大稻埕-迪化街


永樂市場前廣場


1853年  

泉州同安人因於艋舺與三邑人發生稱"頂下郊拚"的械鬥事件,戰敗,而落腳大   稻埕迪化街,開啟了迪化街的繁榮史。

1860年  

中英簽定北京條約,洋人入駐台灣,但因當時艋舺保守排外,便轉移至大稻埕   六館接落腳,位現在的南京西路尾。

光緒年初   

經劉銘傳的規劃經營,指定千秋街、建昌街、六館街為洋人居留地,並規劃   成商業區,外商紛紛進駐。

北段     歸綏(ㄙㄨㄟ)街口->台北橋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清代閩南式建築   紅色斜屋頂、樸素木板門窗、亭仔腳店屋。

南段   南京西路口尾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巴洛克式、現代主義洋樓 。

冷氣裝設的位置讓立面有點可惜

左飛龍右麒麟的裝飾

立面招牌無統一、型式雜亂
Corinthiain 柱式加上磁磚,別有風味
       
結構露出的街屋,令人意外的深度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