東京自助之旅DAY1

2015年11月4日搭著酷航航班於日本時間10:35am抵達東京成田機場。
停留期間皆住宿於上野駅附近,步行時間3分。

於天橋拍攝之上野站
過天橋往住宿地點時,發現在快速道路下方皆有這樣的裝置(下圖)

初步猜測是防止鳥類停留所設置的。
前往住宿地點途中
在住宿地點放好行李後,前往第一個參觀地點。

Day 1  上野恩賜公園 > 東京大學 

第一站 上野恩賜公園


又稱建築公園,有許多代表性建築位於此公園中。1625年德川家族於此建立了寬永寺,寬永寺變成為德川家的菩提寺,又因為受到幕府的保護,上野一帶的街町漸為繁榮,而阿美橫町的前身也漸為成形。

前往公園入口前,經過上野站右側的商場-太陽の森
立面植生牆似乎奄奄一息的

清水觀音堂(清水観音堂)  



  • 竣工:1631 設計:不詳  於1700年遷至現址。
  • 仿京都清水寺本堂,"懸造式"結構,與南島文化建築中"干欄式"結構形式雷同。
  • 屋頂為"入母造",似中國建築中的"九脊歇山頂"。
  • 門窗是是採用安平時代"寢殿造"(貴族住宅)中常用的"蔀戶"。

清水堂右側
入母造屋頂細部
非正確的比例,不好意思歐



位於右側的手水舍
很霸氣的手洗
左側建築也屬入母破風

月の松望向不忍池

傍晚的不忍池
趕鳥裝置
細部-木鼻

國立西洋美術館

  • 竣工:1959 設計:柯比意、前川國男(1979)。
  • 主要為展示松方幸次郎收集的法國印象派畫作。
  • 三層混凝土造,6.35m*6.35m結構柱網。
  • 日本第一批RC造。
  • "Model of Unlimited Growth Museum"概念。
  • 雙層單重螺旋概念(建築中實際運用很少見),分隔人流。
  • 1979擴建,破壞柯比意螺旋設計理念。.

雙層單重螺旋概念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國立科學博物館


  • 竣工:1931 設計:文部省。
  • 平面設計:飛機形狀
  • 外牆:溝紋磚,內部天花板:灰泥、馬賽克
  • 大廳:小川三知的彩色玻璃
  • 立面特色:古典主義帶點幾何。



空照圖



















中央噴水池廣場


蘿莉風女孩
水溝
公園內派出所

東京國立博物館

可惜當天休館




  • 竣工:1937 設計:渡邊仁、宮內省。
  • "印尼民宅雙重屋頂"為設計靈感。
  • 帝冠式:水泥主體 + 瓦片屋頂。

  • 正門-千鳥破風

    舊東京音樂學校奏樂堂

    山形牆上雕刻著樂器裝飾
    • 竣工:1870 設計:山口半六、久留正道。
    • 1987遷至現址。
    • 日本最古老的音樂廳。
    • 雙層木造、穹窿天花板。
    • 樸實無華設計中,只在山形牆上稍做裝飾。


    第二站   東京大學 

    內田講堂



    • 竣工 1925 設計:內田祥三
    • 強調垂直性
    • 哥德式風格

    法文2號館

    福武堂-夜間
    • 竣工 2008 設計:安藤忠雄
    • 清水混凝土、地上2層(教授辦公室)、地下2層(教學堂)
    • 極簡主義
    • 3.6m*100m 思考之牆
    • 材料、外型、色調與東京大學內建築群有著極大的不同。
    剖面示意圖
    福武堂-夜間

    後記

    對於喜歡看建築、逛展覽、賞楓、沐浴在自然環境中的旅客,上野公園是可以花上一整天的時間慢慢品賞的景點。由於,我們到達日本的時間在加上吃完中餐才開始行程,一個下午安排兩個行程,就自助旅行來說趕了一點,以致到東京大學參觀時已是傍晚了,沒有觀賞到銀杏大道。加上東京大學校區並不小,所以在學生食堂吃完晚餐後,就只參觀了安田講堂、福武堂。
    在上野公園中,參觀的點都有開放時間,時間大多都在下午5點前結束開放,所以還是建議可以安排在早上開始參觀。
    DAY 2 續待.....


    留言